
看完《中國國家地理》581期,一直想給本期定義一個詞,來表達我對本期的理解,思前想後,最後終於給他定義了一個“難”。
難以確定長度的長江。
長江是中國第一長河 ,但關於它的長度卻有著眾多數據:5500公裏、5701公裏、5800公裏、6275公裏、6300公裏、6407公裏……這些數據都是來源於不同時期的官方文件,都具有相當的權威性。為什麽同一條河流的長度會有如此多的說法呢?因為難在源頭的確定,隻有確定了源頭,才能談河長。而在“江源如帚,分散甚闊”的長江源地區,要確定一個真正的源頭是何其難。而河源——其出現是逐漸的、連續的,沒有第一滴水這回事。所以才有了以上的數據,也有了長江難以確定的長度。
難以選擇的黃河。
如果黃河源的判定可以隻遵照單一的科學標準,那麽一定會省去無數的紛爭。但是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,承載了太厚重的曆史,使得樱桃小视频在做出判斷時不能不考慮曆史的因素。國際上最常用的確定標準是“河源唯遠”,但真正確定河源時並不完全遵循這一原則,因為河源的確定還要尊重曆史,尊重當地人的習慣認知。所以黃河的難就在於選擇曆史還是現實。
難以割舍的瀾滄江。
瀾滄江的源頭在哪裏?相當長的時間裏都是一個未解之謎。1999年5月6日的《科學時報》中列出的瀾滄江發源地的不同說法多達9種。而傳統的源頭有2個:一是群果紮西灘上的紮那霍霍珠地,另一個是“神湖”------紮西氣娃。而吉福山則是按河源唯遠原則確立的科學源頭。一個是民族傳統上認定的源頭,一個是科學意義上的源頭。瀾滄江如何割舍?
難得的一種好酒,威士忌。
豐沛新鮮的水源、容易種植的大麥、遍布各處的泥煤,得天獨厚的條件,加上生產已經超過五百年的曆史和認真的釀造技術,蘇格蘭,威士忌的故鄉。威士忌,一種難得的好酒。
生存之難的巴沃——羅特人。
他們是真正的海洋之子,他們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漁民,因為除了捕魚為目的的海上勞作外,他們的生活也全部都在海上。他們的生活裏沒有任何日曆,不關心什麽季節和節日,所有的社會活動幾乎都是無組織、無時間表和無序的。他們有著無欲無求的生活態度與平和善良的天性。但他們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,處於無人關心、貧窮且受歧視的地位。沒有國家,沒有合法的公民身份,在21世紀的今天,他們的生存真的是難。
東準噶爾環境保護之難。
哪裏不僅有數千株裸露在溝壑縱橫的岩丘之中形態各異的矽化木,還出土過數具完整的恐龍骨架,另外在號稱“魔鬼城”的雅丹景區裏,因為集中了類似於獅、象、狗、牛、龜各種造型的象形地貌,而成為神奇的“瀚海動物園”。這樣一片色彩絢麗的大漠,卻麵臨著前所未有的環境保護之難。普氏野馬的野生種群滅絕,放歸的野馬在野外遭遇車禍,矽化木遭遇了瘋狂的的盜挖。東準噶爾環境保護之難觸目驚心。
難解的迷,漢江“老人洞”。
有人說它能證明中國人曾經有棄老習俗;有人說它更懸棺、崖墓一脈相承;還有人說他是古人墓葬風俗的一個過渡階段。但到底是哪一種呢?真是一個難解的迷。但我寧願相信它是後麵二種答案,畢竟尊老愛幼是樱桃小视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。
難以捉摸的前途,黃河石林。
很難想象,在黃河邊上竟然還有這樣大氣磅礴的一群石林,峰叢峰林層層疊疊,錯落有致,以黃色調為主的群峰與石柱,在這幾乎寸草不生、岩石裸露的幹旱山峽中,更讓人感覺到一種蒼涼冷峻的美。但在黃河邊上平靜聳立的黃河石林,卻因為在甘肅和寧夏的利益之爭中,為修建高壩而有可能被黃河淹沒,讓這一片美麗石林的前途變得難以捉摸。也許這是樱桃小视频最後一次在《中國國家地理》上看見它,但我希望那一天永遠不要到來。
難打造的洛陽鏟。
發明於盜墓者之手的洛陽鏟。在中國的盜墓史上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,但也是中國考古發現背後的最大功臣。一柄小小的洛陽鏟,看似簡單,但打造工藝卻及難。經過製坯、煆燒、熱處理、成型、磨刃等20多道工序製作而成。而洛陽鏟鏟頭部位的弧度製作,是最難的,稍有誤差,打出的鏟子就帶不上土,阻礙準確的判斷。到現代文明的今天洛陽鏟還隻能手工打造,可見打造的難處。
難攻易守的日本戰國古堡。
從室町幕府到德川幕府,期間綿延著100餘年的日本戰國烽煙,造就了一個築城的黃金時代,大大小小的城堡曾一度遍布扶桑。為什麽在戰國時代的日本這麽喜歡造城堡呢?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戰爭防禦,難攻易守。在無數的戰火洗禮中,日本的戰國城堡富有想象力的適應著戰爭環境的改變。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達到了防禦係統的巔峰階段。如果當初建城堡的人,看到城堡變成今天的公園和地名的時候,有何感想?
難以想象,中國的蝴蝶穀。
聽過“蝴蝶泉邊”這首歌,但沒見過歌裏描繪的那些蝴蝶,看電視和雜誌,看到的蝴蝶穀都是國外的。從沒聽說過中國也有蝴蝶穀,而且還有那麽的多、那麽的美麗、那麽的自然。難以想象當站在的蝴蝶穀時,無數色彩絢麗、形象各異的蝴蝶隨風起舞時,是何等感覺?
難得的一次重逢。
我想可能是編輯的故意編排,把一次難得的喜相逢,放在了本期雜誌的結尾。重逢總是喜悅的,更何況是在41年後,同一的事物麵前和當年同一群人,那就更難得了。看著2張照片,我想照片上的人一定是幸福的和自豪的。
寫完這些,回頭一看,這期的雜誌怎麽會有這麽多的“難”題呢?我想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人類有向困難挑戰的決心和勇氣吧。“世上無難事,隻要肯攀登”送與大家共勉。
郴州樱桃小视频:王軍